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6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21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radition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methods can hardly find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MPP) becaus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curve of photovoltaic (PV) array may have multi local maximum power points in irregular shadow, and thus easily fall into the local maximum power point. To address this drawback, Considering that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SMVS) control strategy have such advantages as simple structure, fast response and strong robustness, and P&O method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inciple and convenient implementation, so a new algorithm combining SMVS control method and P&O method is proposed, besides, PI controller is applied to reduce system chattering caused by switching sliding surface. It is applied to MPPT control of PV array in irregular shad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peak optimization in partial shadow. In order to verit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circuit is built, which achieves MPPT control by mean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P&O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fast track the global MPP, tracking speed increases by 60% and the relative error decreased by 20%. Moreover, the system becomes more stable near the MPP, the fluctuations of output power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us make full use of solar energy.  相似文献   
2.
一种高效的图像细化算法在焊缝跟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焊缝跟踪图像处理的特点,研究了二值化后的图像如何进一步细化的方法;采用先对焊缝的边缘进行提取,然后从垂直于焊缝的方向进行扫描的方法,取两条边缘的中点,即是焊缝的骨架;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准确地对一幅二值图细化,满足焊缝跟踪中图像处理的要求;这种算法的突出特点是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非常适合于焊缝的实时处理跟踪,而且不用改写算法,既适合于黑色背景白色图像,也适合于白色背景黑色图像.本算法通过推导得到四条处理准则,在遵循这几条处理准则的基础上逐点扫描图像,按照准则来确定目标点的删除与保留,达到细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降雨入渗过程的水-气二相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多孔介质中水、气的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多相流理论,建立了求解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水-气二相流数学模型,并采用积分形式的有限差分法和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进行数值求解,提出了各种边界条件,包括水相、气相和降雨入渗边界的数学处理方法。利用上述模型对土柱试验进行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对土质边坡降雨入渗过程进行计算,得到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和毛细压力的变化过程,其变化规律符合实际,实现了降雨入渗的水-气二相渗流过程,为定量研究空气阻力对入渗水流的影响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四十年西江磨刀门水道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西江磨刀门水道1962、1977、1999年的河道地形图数字化,建立磨刀门水道三个年份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将河道分为上、中、下三段进行了河床演变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1977年前后河道发生过明显的河道冲淤转化;1962年至1977年磨刀门水道处于淤积状态,淤积量达9.92×106 m3,河道上游向窄深发展,下游则向宽浅演变;而从1977至1999年磨刀门水道则处于冲刷状态,冲刷量为25.53×106 m3,河道平均水深增加,逐渐向窄深演变。磨刀门水道河床演变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5.
射阳港进港航道工程导堤堤头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潮流定床模型和局部动床模型,研究了射阳港进港航道工程潮流特征和导堤堤头冲刷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工程区域内潮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堤头扰流流速较大,悬沙分布和海床也相应变化,堤头海床会形成范围深度和较大的冲刷坑,设计防护设施坍塌,需对防护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7.
阐述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项目和工程造价的特点,分析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比国际通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石油建设工程量清单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及计价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某长江隧道盾构机穿越江北大堤后,堤身出现裂纹且累计沉降较大,工程采用深层搅拌桩对堤身进行加固。为了检验深层搅拌桩对长江大堤堤身加固后的渗流稳定性,采用三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根据具体的工况建立了大堤的有限元渗流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历史最高水位条件下加固后大堤的渗流性态。计算结果表明:深层搅拌桩消减水头的作用明显,土体渗透系数越大,深层搅拌桩的阻水作用越明显;堤身与堤基的渗透坡降均小于相应土体的允许渗透坡降,加固后长江大堤的渗流性态是正常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需水量的核算是湿地水文生态恢复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计算,评估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各类生态需水的3个特征值:最低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丧失生态功能的临界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即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最佳状态的需水量)、最高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水量),得出如下结论:天津滨海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主要包括蒸发蒸散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补给地下水、湿地生物栖息地需水量4个部分;湿地的最低生态需水量为177.68×106~276.85×106 m3,最适生态需水量539.23×106~807.81×106 m3,最高生态需水量1 206.55×106~1 409.02×106 m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渤海某油田的沉积环境、地质油藏概况和优化井身结构及井眼轨迹,优选钠基膨润土,添加增黏剂、烧碱和纯碱等添加剂提高动、静切力和确保p H值大于10,并在淡水配制后让充分水化形成的膨润土钻井液深钻至馆陶组(垂深2 000 m左右),实现了快速钻进,钻速由50~70 m/h提高至90~100 m/h,扩大了上部井段的井径(由?342.9 mm扩至?374.65mm)、减少了起下钻和下套管作业的阻卡风险,而且节约了钻井液成本,形成了渤海油田降本增效和钻井提效典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